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带来三大历史启示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“行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 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、教授 李庆刚本讲内容要点: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,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,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,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审视这段历史,可以得出三点启示:第一,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,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,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。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当中,我们中国人真正从心理上站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。可以说,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、自豪感。第二,抗美援朝战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中国共产党为何作出抗美援朝决策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“行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 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、教授 李庆刚本讲内容要点: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。人们常说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当年,中共中央、毛泽东主席作出“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”的战略决策,其过程非常艰难,经历了反复权衡。第一,美国的侵略行径迫使新中国不得不进行应战。我们不是主动去打仗,而是别人已经把战火烧到了我们的大门口,迫使新中国不得不应战。第二,中国出兵是在美国无视中国严重警告,越过三八线进逼鸭绿江,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时刻,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而作出的。所以,“抗美援朝、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如何理解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、教授 李庆刚本讲内容要点:1956年4月25日,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《论十大关系》,成为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。这样一个报告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,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的报告。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,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胜利召开。党的八大实际上也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所谋划的第一张蓝图。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,刘少奇同志作政治报告,邓小平同志作修改党章的报告,周恩来同志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、教授 李庆刚本讲内容要点: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,对新中国发展史非常关注,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。他明确指出,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,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,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,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。他明确指出,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,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,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。这个重要论断,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伟大长征为什么能取得胜利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高中华本讲内容要点:长征为什么能够成功?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,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问大家,谁使得长征胜利的呢?明确讲,是我们中国共产党。没有共产党,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设想的。(1)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,坚信正义事业必胜。长征行程漫漫,没有坚定的信仰是走不下这条路的。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,15天用于打仗,200多天用于白天行军,18天用于夜晚行军。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。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,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。出发时,中央红军8.6万人,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性可与遵义会议相提并论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研究室副主任、教授 沈传亮本讲内容要点: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三个历史转变,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、从僵化半僵化到实施改革、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。正是因为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,才实现了党的历史性转折。历史性转变和历史性转折是连在一起的,没有那三个历史性转变,构成不了党的历史性转折,结束徘徊中前进的局面。有的人讲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当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。历史地看,这次会议的重要性确实可以与遵义会议相提并论。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研究室副主任、教授 沈传亮本讲内容要点:召开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是党的历史上、新中国的历史上特别重要的一次会议。在会议上,邓小平、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通过这次会议,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会期短暂,但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:第一,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;第二,重新确立了“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”的思想路线;第三,重新恢复了正确的组织路线,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;第四,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;第五,提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;第六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 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、教授 罗平汉本讲内容要点: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?中国原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这样的社会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它不充分,是不能直接走入社会主义的。而我们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,最终实现共产主义。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。应该说,这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,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。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。我们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为何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伟大胜利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 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、教授 罗平汉本讲内容要点: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,我们的国家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,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。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基本建立的。从1949年到1956年,整体上讲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。也可以说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。因此,我们也把这段历史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。1953年6月,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,同年12月形成了完整的表述。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这样的: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,这
-
“国史讲堂”系列理论视频之“党史微课”系列 新中国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
编者按: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积极开展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,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务部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“党史微课”系列微视频,作为“国史讲堂”第二季的内容,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深刻内涵,敬请关注。本期主讲人: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张旭东本讲内容要点:共产党人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,但是离建立独立、统一、和平、民主、富强的新中国目标还很遥远。新中国怎么去建立?四大基本政治制度——国体、政体、政党制度、国家结构的形成和确立,表明新中国架构真正地建立起来。实践证明,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。(1)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形成和确立。1949年1月1日,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,用农夫和蛇的故事做比喻,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根本的历史经验,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未来新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。1